当前位置:吾爱软件下载 > 文章教程 > 网络热点 > 成年子女能与父母住同一个标间吗

成年子女能与父母住同一个标间吗

2023-03-31 11:12:48 作者:admin 文章来源:unknown 阅读次数:869

记者 夏阳 摄

据上游新闻报道,近日,有网友发帖称,她和爸爸妈妈去北京玩,通过网络预订了东城区某酒店的标准间。然而到达酒店办理入住时,酒店前台称一家三口不能住在同一个标间, 还表示这是行业普遍的规定。

这个网友有些纳闷,“出去玩了这么多天,包括在别的地方玩,也没有前台说不让一家三口住一间房的。”她还提出一个疑问:“一家三口到底应该怎么订酒店呢?”

此事冲上热搜,支持者表示——

未来一定会上岸的小仙女:我们家就是啊,我爸睡一张床,我和我妈一起睡。

A梅幽香远:如果是一家三口,应该允许自由订房,没必要限制。

哈哈哈:一家三口被迫拆散。

小老板:除了有规定,还应该有人情。

反对者则表示——

菁菱02:标间又不是三人间,不然自带床铺打地铺还可以住好几个。

UPDOWN99999:应该住三人间或家庭房,标间是住两成年人。

迷糊小铁匠:支持酒店的要求,酒店有酒店的道理,写着双人标间,很明确只能入住两人,若入住的是三口之家,小孩未成年,就应该可以入住,若孩子已是成年人,怎么可以入住呢?

还有网友给酒店提出建议——

丫头:双人床只能住两个人,一个人订了双人床,酒店给退钱吗?应该是建议两人,而不是只能两人,适当放宽人数(1-3人),大家好才是真的好。

王勤:能选择一般选家庭房,但是很多酒店没有家庭房,其实能选择的挺少的。

等待戈多的那个wendy:在二孩、三孩政策放开的情况下,酒店是不是也要与时俱进一下,设置不同种类的房型供不同家庭情况住宿。思考得比消费者多才能赚到消费者的钱吧。

圆宝家的诺诺:我觉得没毛病,不过以后多孩家庭多了,酒店房型应该与时俱进了吧……

上游新闻记者通过电话联系了帖子里提到的王府井永光酒店。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明确表示,已经成年的一家三口不能住在同一个标间。

工作人员建议,要么再开一间房,要么订酒店的家庭房,房内有一大(1.5米)一小(1.2米)两张床。该酒店“标准双床间”的价格为432元,“家庭房”的价格为609元,均不含餐食。

成年子女能与父母同住标间吗?澎湃新闻以消费者身份分别致电了10家酒店,包括希尔顿、上海宝格丽、全季、格林豪泰等五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,其中9家明确:可住三人。

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的工作人员则表示,协会方面并无规定,具体执行标准由酒店自行决定。

你和家人出去旅游,是怎么订酒店的?

只能说杭州美景 太吸引人了

不然,你想卷也卷不起来

杭州的摄影师有多卷?前天清晨5点多,记者来到曲院风荷,已经架起了16台三脚架。有个小伙子是凌晨3点从宁波出发赶来的,还有个小伙是从上海来的,提前一天到杭州,晚上睡了会,凌晨就出发来曲院风荷了,拍完赶高铁回上海上班。

看了这篇报道,不少橙友说高手在民间。

持正向善:又一次切身体会到杭州的摄影师有多卷了。这怎么能说(卷)呢?只能说杭州天堂美景实在太吸引人了,不然,你想卷也卷不起来。

张赟:除此之外,可能只有钓鱼佬这么拼了。

凡子:摄影师就是一群起得比鸡早,睡得比狗晚的人,这般滋味局外人无法理解的。

留香:我也曾经凌晨4点多赶到杨公堤去拍日出,没想到到了那里,已经都是三脚架和摄影人,问了下有山东、上海等地的,拍拍几分钟哦,还好当天天气给力,拍到了绝美的西湖日出。

130××××6171:不知不觉中,自己也成了这景色中的景物。

西湖之牛:为趣而早,为乐而忙,也是值得。

也有网友感谢摄影师们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与镜头,带给大家美美的视觉享受。

柔软:有兴趣有乐趣生活就会更美好。

爱喝奶茶的小恐龙:美丽的背后都是拼搏啊,照片太美了!!

青莲:感谢摄影师们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与镜头,带给大众美美的视觉享受。

江小疆:风景在你的摄像头里,你在我们的新闻里。

每条地铁线上

都有起早摸黑的打工人

有网友乘坐杭州地铁19号线时发现,地铁车厢里的行李架变成了“工作台”,打工人将行李架当电脑桌办公,学生趴在行李架上写作业。再加上,这条地铁线路上还配有无线充电区和USB充电口。网友调侃,通勤都不让闲着。

正中:我也坐过19号线,最幸福的体验呢。

137××××2877:地铁也卷起来。

夏犹清:居然还有无线充。

Tom Bliboo无周末:论打工人专线,我5号线排第二,没人敢排第一。

一圈:每条线都是打工人多。

西溪玩人:“打工人专线”的说法欠妥,其实每条地铁线上,都是为了生活,起早摸黑奔走的“打工人”。

看了今天的热门新闻,你还有什么想评论的?来橙柿互动App,说出你的观点,在评论区留言,有机会获得50元优惠券。

恭喜@圆宝家的诺诺,获得本期评论有礼50元橙柿互动无门槛消费券一张。

记者 高欣奕 陈伊 梁倍榕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