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吾爱软件下载 > 文章教程 > 网络热点 > 有人查出4厘米甲状腺结节不愿手术 2年后肺转移不幸去世……

有人查出4厘米甲状腺结节不愿手术 2年后肺转移不幸去世……

2023-04-16 11:16:08 作者:admin 文章来源:unknown 阅读次数:403

(上接02版)

记者 金晶 张慧丽 张静 通讯员 马华君 王屹峰

甲状腺癌

讲述:赏金标 主任医师

浙江省肿瘤医院甲状腺外科副主任(主持工作)兼病区主任

高度怀疑甲状腺癌却不愿手术

2年后发生淋巴结和肺转移

相比其他癌症,大多数甲状腺癌发展缓慢,恶性程度低,死亡率低,个别患者陷入了查出甲状腺结节甚至甲状腺癌不予重视的误区。事实上,对甲状腺癌不管不顾同样有高风险。去年,就有一位男性患者,患甲状腺癌不愿手术,最后发生淋巴结转移、肺转移而去世。

患者来自台州,2020年在当地医院体检提示右侧甲状腺4b类结节,到我门诊时是49岁。B超提示,他的甲状腺结节已达4厘米,综合多项影像学指标,高度怀疑是甲状腺癌,且有淋巴结转移。

我建议他尽快手术,进行甲状腺全切及大范围颈部淋巴结清扫,治愈几率高。但患者害怕手术,犹豫不决,那次后就没再来医院。

他再次到我门诊是去年7月。家属告诉我,患者回家后对疾病仍然置之不理,中间仅服用过一段时间的草药,直到气喘气急才想到复诊。

这次,情况已经很糟糕。患者甲状腺右叶肿块TI-RADS分类5类,并压迫到气道影响了呼吸。另外,双侧颈部、咽旁、锁骨上区、纵隔及两肺门有多发增大淋巴结,同时肺内也发现了多发转移瘤。

非常遗憾,患者失去了手术机会,开始口服靶向药。然而不到半年,就传来了他过世的消息。

很痛心,明明有治愈的机会,就因为不重视或忌讳手术,走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。

甲状腺癌发展缓慢

但绝不可轻视,定期随访很重要

赏金标主任医师说,绝大多数情况下,甲状腺癌通过B超检查就能早期发现。

被高度怀疑是甲状腺癌的需要立刻手术吗?赏金标说,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年龄、单灶或多灶、结节的位置、包膜的情况、周围淋巴结情况等诸多因素,并结合穿刺、基因检测等手段进行综合评估。如果直径小于5mm,位置比较靠中间,与甲状腺包膜又有一定距离的,可以暂时定期随访。

“但是,随访的前提是患者医从性要好,严格遵医嘱3-6个月复查。其间一旦发现病情进展,就能及时处理,且预后好。”赏金标强调,如果已经达到手术指征却拒不手术的,就可能出现“分化型-低分化-未分化”的失分化过程。这个失分化的过程,就是甲状腺癌恶性程度增高的表现,越拖治疗效果越差。

乳腺癌

讲述:俞洋 主任医师

浙江省肿瘤医院乳腺癌诊疗中心副主任

确诊乳腺癌却听信江湖郎中的话

7年后肺转移失去手术机会

我曾经碰到过一个患者,早先发现乳房肿块,穿刺查出乳腺黏液腺癌。这是乳腺癌中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,肿瘤生长比较缓慢,发生转移比较迟,只要手术切除+药物辅助,通常预后很好。

可这位患者不信医生的话,却对老家一位“江湖郎中”的话深信不疑,只肯吃他开的中药。

6年后肿瘤进展,几乎占据整个乳房,还出现了皮肤破溃。即使是这样,检查仍未出现远处转移,依然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肿瘤。我们劝患者手术,她说那位“江湖郎中”告诉她有破溃才好,这是身体在“排毒”。

又过了一年,乳房持续破溃出血,家里充斥着一股臭味,她终于受不了了,找到我们表示同意做手术。可这个时候已经出现了肺转移,失去手术机会。

尽管我们为她制订了一系列治疗计划,可实在是太晚了,几个月后患者离世。

乳腺癌的发病率很高,但死亡率却是相对低的,其实这是一种治疗效果非常好的肿瘤,尤其是早期发现、规范治疗,可以极大提高生存率。这位患者本来很幸运,早期发现,类型又特殊,可她不相信医生,不相信科学,结局令人唏嘘。

如何早期发现乳腺癌?

出现以下情况要注意

1.摸到质地较硬,活动度不佳,尤其是不痛不痒的乳房肿块;2.乳头溢液,尤其是血性溢液;3.原本的正常乳头突然凹陷;4.乳房皮肤状态改变,如发红水肿、乳头糜烂等。

俞洋提到,门诊中经常碰到因为乳房胀痛担心乳腺癌而来就诊的女性。“乳房疼痛大多是良性疼痛,尤其这种疼痛呈现出和月经周期的相关性,一般都不用担心,往往是体内激素水平改变而出现相应症状。实际上,不痛不痒的肿块更值得注意。门诊中发现的乳腺癌患者,很少在初诊时就有非常明显的症状,大多是因为无痛性肿块前来就诊的。”

俞洋建议,35岁以上的女性应定期常规接受乳腺B超检查,如果发现问题,再进一步做钼靶检查明确。“当然,检查年龄和频率不是固定的,可以根据个人情况,咨询医生后决定,如是否有家族史、是否有乳腺病史等。”

结直肠癌

讲述:朱利明 主任医师

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委员、院长助理

肿瘤标志物仅是疾病是否进展的参考

不是肿瘤治疗决策调整的决定性因素

我曾经碰到过一位主见极强的男患者,希望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,但往往会导致诊疗的依从性存在欠缺。

他在40多岁时发现结直肠癌,当时已经是晚期,出现肝脏和后腹膜多发转移,无法根治。

这位患者文化程度蛮高,关于如何治疗,他自己查过很多资料,觉得了解得非常“清楚”。当然,这个“清楚”是要打引号的。他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过度参与,一家医院的医生不建议这样做他就换一家。治疗方案不合理地随意变化再加上没有规范监测肿瘤大小,等他来我这里就诊的时候,疾病还在持续恶化,但我们已经不知道哪些药物对他有效,哪些没效了。

对于结直肠癌的后线治疗我们有一整套策略,虽然为他做了很多努力,但后线治疗的控制时间终归不像一二线那么长。

回顾他的经历,其中有一点也是很多肿瘤患者会有的误区——过于在意肿瘤标志物的数值变化。

这位患者在二线治疗过程中刚开始也是很顺利的,大约五六个周期后,肿瘤标志物出现了轻度升高,就主观认为疾病进展了,认为原来的医生水平不行,换了医院换了方案,而且也没有留取用于判断疗效的基线CT检查。肿瘤标志物是判断肿瘤发生发展的参考因素,但它不是决策因素,因为肿瘤标志物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,比如炎症、药物、样本溶血等等。医生一般以影像学评估为主,综合各种因素判断疾病是否发展。

目前临床上治疗结直肠肿瘤的药物不多,所以我们要尽可能“用足、用好”现有的药物,否则后期就会面临无药可用的局面。

这里我也想再强调一下肿瘤全生命周期、全程管理的重要性,患者要和医生共同决策,否则影响还是非常大的。

建议普通人群50岁起进行结直肠癌筛查

高危人群适当提前

朱利明建议,对于普通人群推荐50岁起进行一次肠镜筛查,如果没有问题5年后再查,有问题就根据医生的建议每年或定期检查。

对于存在有结直肠腺瘤病史、结直肠癌家族史和炎性肠病等高危人群来说,筛查时间应提前10年,甚至更早。

“另外,建议大家不要抗拒肛门指检,约70%-80%的直肠癌基本能够通过指检发现,对于早期发现和诊断以为是“痔疮”的直肠癌有很大意义。”

胃癌

讲述:徐志远 主任医师

浙江省肿瘤医院胃外科副主任兼病区主任

一段时间消瘦却以瘦为美

忽视癌症释放的信号

22岁女孩确诊皮革胃

22岁女孩确诊皮革胃,这是我去年碰到的一个病人,年纪轻轻患上恶性程度这么高的胃癌,想想就心疼和惋惜。

去年这个时候,女孩哥哥陪着女孩找到我,掏出病理报告,皮革胃。我有些震惊,女孩还这么年轻。后来了解到,女孩其实腹胀已经有段时间了,不舒服时就去药店买点胃药吃。她还消瘦得厉害,体重只有80多斤,在追求瘦而美的当下,女孩还为自己瘦了而高兴。

直到持续的腹胀,哥哥才陪着她去看医生,结果一查,不只肿瘤,腹水都有了。

我给她做了系统检查,癌细胞在她的整个腹腔扩散了,没有手术机会。女孩似懂非懂,并没有意识到问题有多严重。倒是哥哥跑前跑后,每次病情变化都是他在张罗。

好在,癌细胞只在腹腔转移,没有波及其他脏器。我给女孩制订了免疫治疗、全身化疗、热疗等一系列治疗方案,效果还不错,治疗半年,腹水没了,控制了癌细胞扩散后,经过评估,我们想尽办法为她做了胃全切手术。术后继续化疗,选用多种药物组合进行药物治疗,目前整体情况还可以,但肿瘤复发的几率还是蛮大,总体预后不会很理想。

花一般的年纪,如果能早点识别癌症释放的信号,哪怕是皮革胃,早期发现,预后也会更好。

三类人群出现症状容易被掩盖

有消化道症状尽早胃镜筛查

徐志远主任医师表示,近年来,胃癌年轻化趋势明显,30岁以下的胃癌患者不在少数。“胃癌没有明确的遗传背景,胃镜是筛查金标准。通常来说,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筛查一次胃镜,但如果有消化道症状出现,就应该把做胃镜的年龄提前,尽早排查风险。”

徐志远提到,胃癌症状隐匿,三类人群要特别留意,他们出现胃部症状时容易被掩盖。“首先是年轻女孩,她们大多追求瘦美,有意节食减肥控制体重,当身体出现消瘦时,会以为是减肥有了成效;其次是IT工作者,经常熬夜、加班,吃饭不规律,当出现胃部不适时,会认为是工作疲累引起;最后是孕妇,孕期出现一些消化道症状容易和胃肿瘤的消化道症状混淆,从而耽误病情。”

此外,徐志远还特别强调,胃的毛病,吃药要慎重。“很多人胃不舒服,自行购买胃药后症状可能很快控制了,但这可能掩盖了真实的病情。从早发现的角度来说,用药控制之前,最好到专科医生处明确诊断。”

胃癌早期,经过规范治疗可以长期生存,因此,早筛早诊尤为重要,高危人群定期胃镜检查,出现腹胀、食欲差、打嗝等不典型症状及时专科就诊,胃癌或许就能被扼杀在萌芽状态。

欢迎加入 “肿瘤康复-浙医在线病友会”

如果您或家人、朋友有肿瘤相关疾病及康复想要交流和咨询,欢迎加入“肿瘤康复-浙医在线病友会”,我们会不定期邀请专家进群互动交流,在线答疑。

如何进群?扫码添加浙医在线小助手二号(微信名:kbzyzx02),备注“肿瘤康复”,小助手会邀您进群。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