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吾爱软件下载 > 文章教程 > 网络热点 > 坠楼妈妈是某房产公司售楼处“销冠”

坠楼妈妈是某房产公司售楼处“销冠”

2023-06-05 12:54:42 作者:admin 文章来源:unknown 阅读次数:600

杨女士生前工作的售楼处

售楼处张贴的“新建商品房项目销售人员名单”上,杨女士的照片和简介也在其中。

售楼处工作人员(左) 本版摄影 记者 陈中秋

事发当天杨女士穿着工作服(视频截图)

(上接02版)

同事说:“网上说她精心打扮,我们每天上班都是这么穿的”

特派记者 陈中秋

前晚,网传杨女士坠楼后,橙柿互动记者联系上了她的一位同事吴女士(化名),她向记者确认了坠楼身亡的消息。

记者了解到,杨女士在武汉一家知名地产公司任销售员,孩子刚走,就将工作微信的名字改成了“守护我在天堂的天使(有事留言)”,但朋友圈设置为仅三天可见,目前看不到任何动态。

记者也通过吴女士提供的微信号,搜索到了杨女士的工作微信。点开头像,是一张身穿深色职业装的形象照,长发披肩,面带微笑。

虽然没有添加为好友,但视频号页面可以点开,显示“暂未发表视频”,头像下面的简介写着:“优雅又可爱,威严但不强势。”

昨天下午2点,橙柿互动记者通过吴女士提供的定位,找到了杨女士生前就职的某房地产项目售楼处。

门岗保安告诉记者,杨女士从事房地产销售工作多年,业绩比较优秀,是这里的“销冠”。“我看她的车,都停在销冠车位上。她和她老公的车我都认识,是比较好的车,看上去家里蛮有钱的,不像是为了争取赔偿金闹事的人。”

这名保安回忆,事发当天中午,确实看到杨女士开车出去,但没有太在意。“这个时间是午休时段,出去吃饭也很正常。唉,后来才知道,她是赶去学校。”

从售楼处到事发学校,车程仅需约6分钟。

走进售楼处,在2楼展厅发现,一张对外展示的“新建商品房项目销售人员名单”上,杨女士的名字仍在其中,照片正是她的工作微信头像,下面还写着“置业顾问”简介和手机号码。

展厅里,聚着不少前来看房购房的顾客,有些已经坐下来签合同了。销售员在通过沙盘和屏幕向大家介绍,这里是高品质住宅项目,今年年底前会完工交付,户型有高层、洋房、叠墅……

在现场展示的“一房一价表”上,其中一套180.75平方米的商品房,标价788万余元。

记者向一名女销售员打听杨女士的情况,她说,杨女士的业务已经转给其他同事了,其他不太清楚。“网上说她精心打扮,我真的很气,我们每天上班都是这么穿的。”

昨天,橙柿互动记者拨打了杨女士的手机。晚上7点,电话接通了,接电话的是位女士,声音低沉,“我是她妹妹,我姐已经不在了”。

杨女士妹妹说,他们一家人现在都在殡仪馆,“姐姐的遗体明天早上火化,她可以去天上陪小宝贝了”。

若对坠亡母亲多些善意 或许就没有这场双重悲剧

从媒体对当事者邻居的采访中,我们得知,“孩子出事后,她妈妈(孩子的姥姥)过来陪着她,寸步不离,怕她想不开。昨天是儿童节,我们都担心她触景生情。今天听说是家人上厕所没注意,她就从自家跳下了”。

如果坠亡不是意外,这位年轻母亲在儿童节过后,选择离开人世,可见其内心之痛,已成了其生命无法承受之重。这种痛中,当然有对孩子的不舍。犹记得,听闻自己的孩子被汽车碾轧时,她泣不成声,“孩子得多疼啊”,这是任何一位母亲都难以承受的重大打击。

但是,这种悲痛中,是不是也有被网暴戾气所伤的痕迹?那些在一位母亲失去爱子、痛不欲生之时,对其衣着打扮指手画脚的声音,那些对类似留言“啧啧”起哄的围观,甚至有人煞有介事地担心这位母亲日后会开直播,质疑其卖惨……凡此种种,无疑都是在一位年轻母亲的伤口上暴力撒盐。

网络暴力,按键即可伤人,施暴者却往往躲在暗处,未显后果的,自得其乐,而一旦造成恶劣影响,产生严重后果,又由于因果链条不清晰、责任分担难以判断等原因,极容易逍遥法外。然而,舆论场早已对这种网暴行为深恶痛绝。

事实上,在武汉小学生母亲遭受网暴的第一时间,就有舆论对此批判,而在这位年轻母亲不幸坠亡的今天,网暴再次成为谴责的对象。

尽管我们不知道,造成这位母亲坠亡的因素里,网暴占了多大比例,事实上,随着这位母亲的去世,这笔账可能永远都算不清。但是,在别人陷入痛苦之际,冷漠围观、风言风语,对他人施以语言暴力的行径,已经越来越不受舆论待见。即便有时法律不能穷尽施暴者的责任,难道施暴者自己的良心不会痛吗?新京报评论

议论“校园碾轧案”家长妆容

这是无聊更是残忍

在事故发生后,孩子母亲多次前往学校,希望为孩子讨一个说法,要求学校负责人向孩子道歉。这本是人之常情,无可厚非。但有些评论马上就走歪了,点评起镜头里妈妈的容貌,“化着精致妆容,像是特意打扮一番后才赶了过来”“说真的是蛮漂亮的”“这位妈妈是想成为网红吗”……

这可能是最无聊的一种舆论关注,化用一句常用的话,“占用公共资源”——这种关注不仅是占用,甚至是浪费乃至污染。家长的穿着打扮重要吗?非得蓬头垢面才行?

更进一步地说,这种关注不仅是无厘头,而且还是一种冷血。这些说辞的背后,其实潜藏着一种暗示:家长并不悲痛,她还有时间化妆,她还在乎自己的相貌。这是一种猥琐阴暗的心理,也是在对家长进行二次伤害,把一位正在承受丧子之痛的家长放在舆论场上反复挑剔。

从公共理性的层面看,这种舆论偏转,也是一种社会公害。当不少人沉溺于近乎八卦的讨论,悲剧不见了、反思消失了、社会对受害者应有的同情与抚慰也没有了。这种无聊,近乎一种残忍,它是在消磨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感知,似乎再不幸的状况,都可以用一种娱乐化的方式消解。看似热热闹闹的讨论,留下的只有冷漠、麻木。

红星新闻评论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