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时代“千万工程” 再出发再深化再提升
2023-06-23 11:30:04 作者:admin 文章来源:unknown 阅读次数:523
记者 邵婷
2003年6月,浙江省启动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工程: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,把其中1000个左右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。
二十年来,“千万工程”深刻改变了浙江乡村面貌,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。
昨天下午,全省深化新时代“千万工程”全面打造乡村振兴浙江样板推进会举行。新时代“千万工程”如何再出发、再深化、再提升?浙江美丽乡村的“只此青绿”宛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。
从农村人居环境入手 “量身定制”美丽乡村
二十年前,一些到过浙江考察的人士曾将那时的情形概括为:“走了一镇又一镇,镇镇像农村。”
当时的农村地区,环境“脏乱差”问题尤为突出,这也正是“千万工程”实施的重要初衷:恢复和强化乡村既有价值及功能,让乡村更像乡村。
“千万工程”实施二十年来,浙江农村人居环境深刻重塑,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,成为首个通过国家生态省验收的省份。
如今,走进浙江的农村,令人眼前一亮的,是每个村子都有不同的乡土风貌、精神气象。
在推进“千万工程”的过程中,浙江既最大程度尊重了农村发展的原貌,也遵循了不同村子自身发展的规律,“量身定制”出了多姿多彩的美丽乡村。
截至2022年底,浙江全省90%以上的村庄达到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;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70个、示范乡镇724个、风景线743条、特色精品村2170个、美丽庭院300多万户。
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,城乡基础设施加快同规同网,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市域城乡同标,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全国领先,农村“30分钟公共服务圈”“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”基本形成,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3年的2.43缩小到2022年的1.90。
新业态不断涌现
乡村振兴蓬勃局面加速形成
《习近平浙江足迹》中提到,“千万工程”实施之初,习近平同志对地方能不能办现场会提了三条标准,其中一条是“看老百姓口碑,考验‘千万工程’是否真正让农民受益,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”。
说到底,“千万工程”最宝贵的经验和财富,还是“人”,是人的精神、人的品格、人的素质,改善人居环境只是“千万工程”的切入点,其最终落脚点是为了实现人的现代化。
二十年来,“千万工程”一直坚持尊重农民需要、共建共享的基本立场,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。
“农创客”这一概念是由浙江省率先在全国提出,特指大学毕业后投身农业农村创业创新的乡村人才。2021年,浙江省正式启动实施“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”,着力留住原乡人、唤回归乡人、吸引新乡人,乡村振兴的蓬勃局面加速形成。截至目前,浙江已累计培育农创客超4.7万名。
“千万工程”实施以来,浙江乡村产业蓬勃发展,休闲农业、农村电商、文化创意等新业态不断涌现,带动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,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3年5431元提高到2022年37565元;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51.2%。
聚焦五个方面
推动新时代“千万工程”
再出发再深化再提升
如果说“千万工程”在20年前率先破题,那么“20年坚持办好一件事”的执着,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地寻找最适合乡村发展的路径,是浙江农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重要原因,反映的是浙江的决心和定力。
省委书记易炼红强调,要加快绘就“千村引领、万村振兴、全域共富、城乡和美”新画卷,推动新时代“千万工程”再出发再深化再提升,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美丽中国中既勇于立潮头又永远立潮头。
其中,“千村引领、万村振兴、全域共富、城乡和美”是目标和抓手。
要聚焦增底蕴、提颜值,涵养整体大美好气质,彰显设计布局之美,擦亮自然底色之美,展示整体风貌之美。
聚焦激活力、强动能,做深产业兴旺大文章,筑牢产业发展基础,强化产业科技支撑,提升产业发展环境。
聚焦重均衡、破壁垒,跑出城乡融合加速度,充分发挥县城关键节点作用,大力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共享,加快打通城乡融合痛点堵点。
聚焦挖潜力、提质效,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,推进集体经济发展提质、农民收入增长提档、农村“扩中”“提低”提速。
聚焦抓共治、促善治,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,高扬党建引领之旗,拓展乡村治理之路,铸牢乡村文明之魂,确保浙江样板全面过硬、全程领跑。
通过浙江乡村想象未来乡村的模样,我们看到,以“千万工程”为代表的浙江实践,正成为中国梦的“起手式”、乡村振兴的“试验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