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州理发师写的《我是剃头匠》 获中国散文年会“十佳散文奖”
2023-04-17 11:14:43 作者:admin 文章来源:unknown 阅读次数:320
记者 徐慧兴
3月18日,由《海外文摘》杂志社、《散文选刊·下半月》杂志社主办的“2022年度中国散文年会”开幕,颜怡选的散文《我是剃头匠》从10000多篇文章中脱颖而出,荣获“十佳散文奖”,同期获奖的还有梁晓声等多位著名作家。
主办方对这篇散文的评价是:用诙谐而简明的手法,描述了“剃头”这一特别的行业,让文章在众多述说亲情与乡愁的散文中脱颖而出。或许,真正进入到生活当中,获得众人所难以发现的不同题材与细节,也是当代写作的一种出路。
已入不惑之年的颜怡选,出生于温州苍南县灵溪镇的普通家庭。
初中时他喜欢文学,但偏科严重,理科成绩不好。家里兄妹三人,全靠爸爸一个人踩三轮车养活。于是高二那年,他决定放下成绩不理想的学业,外出打工,学起理发手艺。2005年,他在台州路桥区夜市附近的一家理发店打工,闲暇时间坚持阅读。2007年开始,他有意识地积累素材,把平时听到想到的事儿记在纸上。
2008年,他完成了10余万字书稿《如果当年》,托人印成了书。也是这一年,他的文章第一次发表在台州当地报刊上。
2010年,颜怡选和妻子回到温州苍南,开起理发店。来店里理发的客人讲着苍南家乡话,和颜怡选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,他把他们身上的故事写成文字。《我是剃头匠》是他讲述自己如何成为理发师的故事。
我是剃头匠
颜怡选
剃头匠,寻常巷陌里的谋生行当,手执六寸钢剪,章法取舍间,刀锋游走于发丝之上,犹如翩翩起舞的舞者,收放自如。虽为毫末技艺,却是顶上功夫。
在旧时,剃头匠是三教九流中的下九流行当,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大多是穷苦人家出身。旧时没有理发店,剃头匠挑着剃头担子走街串巷,为人剃头。剃头担子的一头是木制的窄长屉凳,既可用于主顾落座,又可放置理发工具,其另一头则是生火的炉子和脸盆。民间流传“剃头挑子一头热”的俗语,就是这么来的。
上高二时,因家庭变故,我高三没有读便辍学在家,纵有万般地不舍,奈何也抵不过这世事无常。
家中三兄妹,我排行老大,小我一岁的妹妹小学毕业后就辍学了,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,把上学的机会留给我和弟弟,毅然选择外出务工。妹妹的这一决定,让我能继续读完初中,并上了两年的高中。每每想起此事,总觉得亏欠命运多舛的妹妹太多。弟弟排行老幺,从小品学兼优,一直是我们家庭的希望。弟弟上大学时选择读医,毕业后当了一名牙医。
父亲见我辍学赋闲在家,整日情绪消沉,既愧疚又无奈,把我叫到跟前,说:“怡选,学门手艺吧,好歹也能讨个生活。”我默默地点头答应。
父亲托人去镇上帮忙打听哪位剃头师傅要带徒弟。不久,熟人便带来了消息,说找到了一位愿意收学徒的剃头师傅,并留下了剃头师傅的地址。翌日,天刚蒙蒙亮,父亲便叫醒了我,带着我步行去镇上置办猪肉、长寿面等拜师礼。
在路上,父亲教我一些为人处世之道,在师父家应当如何尊敬师长以及饭桌上的礼节等等。时至今日,父亲那天的教诲一直铭记在我心中,并且深深地影响着我。
我见过了师父,毕恭毕敬行了叩拜礼,双手奉上拜师红包,算是正式进入剃头这个行业。
学艺时,我虚心好学,与人为善,深得师父赏识。师父待人诚恳,视我如亲人,将理发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于我。外行看热闹,内行看门道。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门道,剃头匠要掌握梳、剃、刮、剪等技艺,十八般武艺,样样精通。而这十八般武艺里面,最显功夫的便是刮胡修面了。
每逢顾客剃完头需要刮胡子,师父先用热毛巾敷在客人脸上将胡子软化,趁此间隙,从工具包里取出剃刀,在荡刀布上来回荡几下。取下毛巾,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将面部皮肤绷紧,右手执剃刀,剃刀与皮肤的夹角呈15~45度左右,顺着皮肤轻轻刮过去。手法娴熟,一气呵成,如行云流水。刀锋所过之处,噼里啪啦,犹如过年的爆竹声,十分清脆悦耳。
刮胡子一般附带修面、采耳、头部按摩等项目,一套流程下来,主顾躺在椅子上仰头闭目,早已鼾声大作,十分惬意。
事毕,师父轻拍顾客肩膀将其唤醒。顾客缓缓睁开双眼,慵懒地伸了个懒腰,双手搓揉脸庞,似乎还沉醉其中,意犹未尽。
“来时乌头宰相,去时白面书生。”顾客经师父之手一收拾,顿时容光焕发,自信感油然而生。
学徒没到一定的功底,是不能在顾客头上动刀子的,平时只能拿自己手臂上和腿上的毛发练练手感,久而久之,此处的皮肤被刮的是毛孔变大,细毛变粗毛。但此处毛发有刀子刮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优势,取之不尽用之不竭,深受初学者喜爱。
刚学理发那会,是不能上手给顾客剪头发的,要先跟在师父后面看。俗话说百看不如一练,看多了之后我就摩拳擦掌,跃跃欲试,想借机一展身手。
不久,机会来了。
某日,师父外出不在,有个小朋友来店里说要理发。我暗自窃喜,按捺住心中的忐忑,赶紧招呼他落座,围上围布准备上手帮其剪发。由于是第一次拿电剪,我的手还不习惯电剪马达的振作频率,导致手颤抖不止,不听使唤。我强装镇定,深吸一口气,毅然大胆地举起像患有帕金森症的手,为小朋友剪头。结果可想而知,小朋友的头被我剪得像一座座山峰一样,此起彼伏。
还好,师父此时及时出现,他表情丰富地看了我一眼,从我手中接过电剪,风卷残云般,替我收拾了残局。
我诚惶诚恐地站在师父旁边,不敢正视他,生怕他责怪。
师父送走客人后,意味深长地跟我说:“怡选,你的悟性很高,又肯吃苦,将来在理发行业一定会有一番作为的。”
师父说完,拍了拍我的肩膀,嘱咐我今后需多加练习。我如释重负,点头答应着。
往后的一段时间里,我牢记师父的教诲,勤学苦练基本功。在剪了几个小孩子头之后,我的手也渐渐适应了电剪的振动频率,手感渐入佳境。由于小朋友们的无私奉献,我的基本功日益精进。
渐渐地,伴随着日益精进的技术,店里的小孩子头已远远满足不了我了。于是乎,我决定效仿前人,骑着自行车手提工具箱,穿梭于各个村子之间,下乡为人剃头。由于收费公道,技术还算凑合,久而久之,也积累了一些老主顾。
这么好的实践活动,本会给我的技术带来相当大的帮助,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,迫使其原本的轨迹发生了转变。
某日,我帮一位老奶奶剪头发时,因一时分神再加上学艺不精,失手将她的头发剪成清朝时期的发型款式。我见状,心中一凛,见势不妙忙不迭地提起工具箱,抛下“孔方兄”和操着扫帚在后面追赶我的老奶奶,溜之大吉,颇有“事了拂衣去,深藏身与名”之范。
经此一事,我越发觉得剃头技术的博大精深,也深知自己的技术尚缺火候,于是在日后的学徒生涯中,越发地勤奋苦练。
恍惚间,岁月匆匆,青春渐远,时光就像一位满含羞涩的少女,款款向我们而来,平增几分岁月的痕迹。
转眼,我已从事美发行业二十载,甚是怀念当初和师兄弟们一起学艺的日子,师傅手把手教我们手艺的情景仍历历在目。我出师后,时常会回去看望师父,聆听他的教诲。如今,师父已仙逝多年,每每想起那段美好的时光,泪水止不住地湿了眼眶,是师父传授我理发技艺以谋生,感念师恩。
在我人生最无助的时刻,是美发行业收留了我,让我掌握了这门今后赖以糊口的手艺,我无悔当初的选择。
先谋生,再谋爱!我想,我早已深深地爱上了美发,在我18岁那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