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障盲人出行的安全空间 我们能够做些什么?
2023-04-30 11:18:32 作者:admin 文章来源:unknown 阅读次数:637
记者 陈彬 摄
记者 陈彬 朱振辉 王海峰
如果把你的眼睛蒙上,你在大街上能走几步?
视觉是人类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,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有大约80%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。失去视觉,就意味着我们出行的难度将大大提高。
橙友“陈皮柠檬酱”向橙柿直通车反映,拱墅区东文街上的非机动停车位上,出现了“礼让盲道”的新标语。她说,这原本是最基础的礼让行为,现在却需要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醒,“希望大家都可以注意到”。
昨天上午,橙柿直通车记者来到了东文街,蒙上了自己的眼睛,以直播的方式,给市民朋友现场演示盲人日常出行会是什么样的情况。
在东文街万家星城小区门口,橙柿直通车记者朱振辉戴上眼罩,沿着盲道一步步行走。在昨天的直播中,橙柿直通车想借此方式,来亲身感受下,只有盲道作为指示的情况下,到底可以走多远。
一开始在盲道上站定,戴上眼罩开始行走,虽然速度较慢,但始终可以向前行进。盲道旁的非机动车也停放整齐,并没有与盲人步行空间产生冲突。再往前走了五六米,朱振辉的脚步就开始逐渐偏离盲道。然而在互动中,朱振辉却表示并没有感受到盲道已经离自己远去,“我感觉盲道还在我的脚下”。
记者曾经从盲人群体中了解到一个情况:盲道的纹路,有时不一定能感受得出来。朱振辉在结束体验后说,有可能是因为鞋子的鞋底太厚,并不能确切地感受到盲道的纹路。之前的报道中,也有盲人提到,杭州的一些盲道有时候踩不出感觉来。
摘下眼罩修正角度后,朱振辉继续体验。这次走了十多米,他撞上了第一个障碍物,电动车。橙柿直通车记者在现场观察了一下,这辆停放在路边的电动车,虽然轮子并没有直接压在盲道上,但电动车后部的后备箱凌空置于盲道上方,也产生了一定的空间冲突。这次体验中暴露出的第二个问题,也是之前盲人反映的:即便手中有盲杖,也未必能探出来。
进一步向前走,我们来到了小区的门口。小区门口是一条柏油马路,画有斑马线。但当朱振辉走到人行道尽头时,没能感受到人行道止步板给到他的信息提示:前方无盲道。如何通过斑马线正确通过马路,成为我们犯难的一大问题。
过了马路,朱振辉还没走几步,就撞上了人行道上的共享单车。记者看到,当朱振辉撞上左手边的共享单车后,方向就习惯性地往右了,以至于走向绿化区域、离开盲道,也没有一些感知。朱振辉说:“其实我在第二次撞到以后,就对左手边的空间没什么安全感了,总觉得这边有东西,下意识地去往右边走。”
接下来的行道树旁的这段盲道,由于不够平整,也让朱振辉走偏了方向。记者发现,如果盲道不够平整、纹路不够明显、障碍物较多,很容易导致盲人对空间产生误判,进而影响行走方向。
当朱振辉摘下眼罩,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10分钟,行走的距离不过50米左右。橙柿直通车发现,刚开始行走时,朱振辉基本上是走一步就用脚探一下,而在体验盲道的尾声时,几乎每走一步就要探好几下。然而即便如此,还是免不了要走偏。
橙柿快评
保障盲人出行的安全空间 是需要我们共同完成的 一份文明城市考卷
之前,视神经萎缩的老王告诉记者,没有视力正常的爱人带着不敢出门,哪怕麻烦也不愿意走盲道;青光眼手术失败的老刘说,虽然自己全盲了,但生活基本自理,唯独不敢独自出门,因为“好几次走着走着感觉脚底下的盲道不见了……”。
147天之后,杭州即将迎来亚运会,也将迎来国内外的游客。“办好一个会,提升一座城”,希望能通过亚运会、亚残运会的契机,推动全社会无障碍设施的发展,完成重要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改造。小细节里有大爱,让更多的视力障碍者放心出行,平安回家,体会到城市文明进步的福利。
昨天这场盲道现场体验直播,让我们觉得在这方面还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。
有橙友在直播中提出,盲道提供的是盲人出行空间,非机动车停车位提供的是非机动车停车空间,那么盲道与非机动车停车位等空间,能否平等、毫无冲突地存在呢?这就是在考验,相关部门在规划、设计、建设盲道的过程中,把盲人出行空间放在什么地位,是否考虑到盲人出行时真正的感受,是否能做到让盲人走上盲道出行,让盲道走进盲人的生活。
而每一个市民都是无障碍设施、空间的保护者,把电动车稍微往里推一点,这样小小的举动,都可以大大提升盲人的出行体验。
留言方式:
1.下载橙柿互动App;
2.在橙柿互动首页橙友圈—直通车—“吐槽求助”或“我的建议”论坛发帖,好的意见建议,橙柿直通车会递交给相关部门评估参考。